转型发展进行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新闻

【转型发展进行时】之十四:聚焦文科转型(一)

作者:刘立胜 曾尔奇 宁智沛来源:外国语学院 编辑:钟伟平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17-06-05

【编者按】当前,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大视域下,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转型面临着较理工科更多的困难与困惑。

yl官网(传统)文科专业一直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升本以来,围绕“应用性”的自觉思考与探索从未停止。在此过程中,各专业立足颍川大地,培育鲜明特色,在文科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学校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迈进的强劲步伐,使得yl官网文科专业不得不更加近距离地面对相关专业调整、传统专业规模压缩、教师转型等诸多难题,如何进一步提升文科专业的“应用性”及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文科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显性命题。yl官网文科专业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一场“取舍与扬弃”“守成与突围”的蜕变之旅。

《转型发展进行时》近期将围绕文科转型深入走访、调研yl官网相关文科学院,开展系列报道。本期首先推出的是《厚基础  重实践  拓视野——外国语学院转型探索》。

 

厚基础  重实践  拓视野

——外国语学院的转型探索

 

今年3月中旬,外国语学院举行的“外贸企业专场”、“海外就业专场”招聘会如火如荼气氛热烈,来自深圳、义乌、郑州等省内外的68家企事业单位赶来招募人才,带来了涵盖跨境电商、涉外贸易、翻译、涉外旅游等240多个岗位。此前,外国语学院2017届毕业生已然签订就业意向120多个,面对不断涌来的用人单位,“已无应届生可推荐”成了外国语学院“甜蜜”的烦恼。

 

自觉转型,打造复合型、应用型新专业

 

早在升本之初,在“学生群体庞大、师资队伍数量质量都还比较薄弱”的困难条件下,“该培养什么样的本科外语人才?怎样培养外语人才?”已然是外语人时刻在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懈的探索与论证,领导班子大胆而坚决地摒弃了以外国语言文学为核心的“经院式”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专业方向的拓展,积极探索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从系列本科教学工程培育入手,着力进行“外语专业+应用方向”的专业改造,并进行了一系列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外籍教师在为学生上课

在改革探索过程中,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职业应用必须植根外语专业学科根本”,不削弱语言功底,不丢失专业人文本质,不简单叠加复合方向(经济、管理)课程,精心设置、反复打磨课程体系,通过精选理论课、增开选修课、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评价模式等一系列重大调整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几年的扎实苦干,外国语学院在专业建设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先后获批首批校级重点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英语语音》课程先后获批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英语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先后获批校级、省级教学团队;首批省级“初中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也落地外国语学院。

 

着眼应用,修炼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秘笈”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探索,外国语学院新的课程体系着重突出“以语言技能为核心、以教育/商务/翻译为背景,以实践为主线”的应用能力培养。而职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正是外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秘笈”。

有近20年办学历史的商务英语方向,在“互联网+”新时代,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立足商务岗位,围绕英语能力、商务知识和综合技能三方面“由点到面”开展实践能力培养。以学生外贸业务能力培养为例,课程组大力开展基于B2B外贸工作流程和B2C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流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同时借助敦煌跨境电商平台、师生成立跨境电商股份有限公司等进行业务实战。通过实训与实战,学生们对职业流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全方位提高了业务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了课程体系的不断打磨与提升,开篇外贸人才供不应求的火爆场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学们在同声传译实验室上课

 

2015年开设的翻译专业虽然年轻,但在职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上却是一支后起之秀。不仅在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等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真实翻译项目,更在专业方向拓展课程中开设了与市场需求联系紧密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学院不定期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向同学们介绍翻译行业对口、笔译能力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所需,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翻译专业还尝试推行“以证代考”、“以赛代考”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取得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以代替相关专业课程的考试等。 

面对新形势,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都围绕“应用”与“实践”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从《英语语音》的“英语语音达标制”到《英语教学论与教学技能训练》“‘十个一’评价模式方案”,再到《英语泛读》的“零课时”改革,外国语学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之路走得坚定而执著。通过改革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学生需要长期修炼内功,实现自我提升。

 

凝练特色,创造文化氛围滋养人才

 

文科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广度的拓展与深度的积累上的,一蹴即就,立竿见影的做法有害无益。所以厚基础、重素养,注重自我发展与人文素养培养是文科人才培养的一大特点,也是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外国语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凝练学院特色,融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中以文化陶冶人,以文化滋养人。学院开设的中外系列文化经典课程《中国文化通论》与《西方文化通论》,采用全英文、分专业方向教学,把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专业学习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达到了一举几得之目的,是学院课程体系中的又一特色与亮点。    

           

外国语学院已连续举办11届外语文化节

 

文化建设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促进教学,改善学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外国语学院,学生常年浸润在“晨读经典背诵”、“外语文化节”、课外“悦读人生”、“英语岛”等活动中,滋养身心。老师们定期为学生推荐外语书目,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举办百科知识竞赛,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本学期初外国语学院面对全院师生开展的“院训征集”活动、正在努力打造的“书香外院、活力外院”的办公区域文化建设,都旨在为学生创超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让青年学子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文化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有文化的外语人。此外,通过与许昌市旅游局的合作,带领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各类三国旅游文化宣传和翻译活动,用地方传统文化滋养大学生成长。

 

拓展视野,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文科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积累与较好的研学能力,更要开拓眼界,学以致用。外国语学院很早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互联网+”的思维。 

外国语学院的“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2013年已获批校“办学特色项目”,在此基础上,2016年又获批“yl34511线路中心本科生境外实习研修项目”,积极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截止2016年12月,外国语学院已累计派出50多名学生赴美国、日本进行专业学习与实习。2016年还有两名同学成功申请美国德克萨斯州南方大学全额奖学金,2017年,31名学生又将踏上国外实习的旅程。 

学院多途径地推进与政府及企业的有效合作,近年来与河南省教育厅就业处海外实习就业项目办、河南省外事侨务办、中国翻译技术协会、知识产权出版社、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中西部大区)、许昌市旅游局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外派实习或承担项目任务。

 

“外贸企业专场”、“海外就业专场”招聘会引众多学生前来应聘

 

2017年4月,翻译系师生全程参与由国务院侨办主办的2017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春令营活动,得到了省外事侨务服务中心的高度评价,认为学院师生“展示了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此外,学院师生还为中国国际微型汽车配件博览会、中国国际时尚发制品及美发用品展览会等提供展会外语翻译服务并赢得主办方诸多赞誉。

外国语学院还组织师生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一路阳光外语家教工作室、星星伴侣旅游服务中心、许昌泛亚国际贸易公司、许昌创智微信营销公司等,利用互联网创业平台开展业务,服务地方社会。

当前,“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将河南省经济载体平台的功能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为河南省提供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机遇,也对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外国语学院将以转型为契机,加强对学生涉外工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向外性的良好对接。(图片由外国语学院提供)

yl34511线路中心地址:中国·河南·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版权所有 yl34511线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GREEN NO.1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